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咸阳市365bet足球官方开户网_365老玩家入口_365bet体育投注人民政府区长:杨美乐
一、“十一五”和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大西安现代化新区的战略目标,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顺利实现了现代化新区建设的良好起步,渭城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一)经济总量快速攀升,综合实力大幅增强。全区生产总值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年均增幅达14%,2010年完成195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多。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41%,2010年完成58亿元,是“十五”末的6倍,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3%,2010年完成3.2亿元,是“十五”末的3倍。在省市考核中,全区综合实力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十强区行列,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前茅。
(二)产业规模迅速扩张,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坚持以集群化、规模化为方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在实施辖区企业扩产升级的同时,积极发展光伏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先后完成了长庆石化500万吨扩能和大唐电厂技改项目,建成了多晶硅一期项目,全区工业实力不断增强,五年共增加规模企业31户,总户数达到85户,2010年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325亿元,年均增长24%,是“十五”末的2.9倍。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引进了山东张裕、陕西石羊等涉农龙头企业,建成了周陵“田园居”、正阳“棚沼畜菜”一体化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13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引进了北八道物流、太伟运动等一批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了中山街、新兴路、人民路等一批特色街区,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文物旅游等产业不断壮大。到2010年,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6865户,私营企业达到967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
(三)新区建设高点起步,统筹城乡成效显着。坚持把服务和保障泾渭新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举全区之力推进。新区总投资80亿元的“3511”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兰池大道建成贯通,渭河横桥、上林北路等项目顺利推进,帝陵周边、福银高速两侧6000亩绿化工程全面完成,基本实现了新区“一年快启动”的目标。适时将2010年确定为“发展环境集中整治年”,持续整治影响新区建设、全区发展的人和事,共组织联合执法48次,召开公开处理大会3次,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五年累计投资7000万元,新建改建主干道路14条;配合市上完成了上林大桥、钟楼广场、千亩绿林、望贤绿林等重点工程。累计投资96亿元,实施旧城改造项目78个,建成银都国际、文林广场等一批项目。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六镇规划修编,实施了窑店镇、渭城镇等重点镇建设。累计投资2.6亿元,建成新农村示范村33个,通村公路218公里,硬化村内道路355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6260口,农村改厕7000户,解决了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举区一致推进双创工作,去年顺利通过国卫技术评估和省模验收,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四)项目建设硕果累累,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有力抓手,积极实施“招商推动、项目带动”战略,继引进并建成多晶硅、60万吨煤甲醇、大唐电厂技改等一批大项目之后,去年又成功引进了100亿元的有色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仅2010年引进项目就达96个,签约资金214亿元,五年累计引进项目355个,签约资金429亿元,引资总量是“十五”期间的近3倍;累计建设重点项目73个,完成投资295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0亿元,年均增长36.8%。大批项目入驻和巨额资金投入,有力支撑了全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五)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五年累计投资2.76亿元,建设民生项目610个,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五大保险”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2.6%;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实现动态化的应保尽保。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4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20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51%。全区上下广泛关注的行政中心建成使用,经济适用房部分主体封顶,“双限房”征地工作全面启动。公务员津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全面落实,村干部待遇明显提高。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0608元和6152元,较“十五”末均翻了一番多。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蛋奶工程”覆盖率达到8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医疗和新农合覆盖率分别达到81%和95%。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人口自增率控制在3.72‰。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效果明显。节能减排成效显着,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28%。平安渭城创建扎实推进,投入5000万元完成“城市天眼”和农村警铃入户工程,社会治安形势不断好转;信访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得到有效落实,2010年信访工作取得全省“三无”县区的好成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政府建设不断加强,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宣传,依法治区工作进一步加强。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五年认真办理省、市、区人大代表建议211件、政协委员提案238件,办复率100%。不断加强应急管理,积极推进政府各项改革,行政效能不断提高。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制订听证程序、行政许可等相关制度,政府行为更加规范有序、高效顺畅。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政府工作更加透明,决策更加民主、科学。
审计、统计、监察、科技、人事、物价、工商、技术监督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显着成绩。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奋斗伴随艰辛。五年来,我们经受了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克服了发展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五年来,我们统一思想,开拓创新,确立了建设大西安现代化新区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大规划、大招商、大整治、大建设”总体要求和“一年快启动、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三步走”战略,在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统筹城乡以及民生发展等各个领域做出了一系列科学创新的战略决策,引领渭城跨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五年来,我们举区一致,加压奋进,在激烈的竞争中逆势而上,争创全省“五强区”和西部强区的势头已不可阻挡。五年来,我们恪守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社会共享理念,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全力推动“双创”工作,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稳定性不强,缺少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多腿支撑发展的局面还没有形成。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大。我区部分优势产业受《泾渭新区发展规划》制约,需要调整和转型升级,而新的产业培育需要相当长的周期。在优化结构的同时,实现总量扩张,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三是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工作作风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投资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从现在起到2015年,是我们加快建设大西安现代化新区、实现西部强区目标的关键五年,也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综观当前形势,全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全面跃升、大步跨越的新阶段,沿海及东部发达地区资本、技术、产业加速向西部转移,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区的渭城,必将成为企业投资、人才流动的首选。未来五年,泾渭新区将进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的基础设施、房产开发、产业项目及生态工程将在渭河北岸全面铺开;加之老城区开发改造、城市框架东扩北上,也将带来大量投资。这些都必将加速我区产业实现深层次调整,经济总量实现迅速扩张,推动渭城在未来五年实现裂变性跨越。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机遇,真正用足、用活、用好机遇,渭城一定会在新的起点上谱写出辉煌壮丽的新篇章。
“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历史机遇,围绕科学发展、强区富民这个主题,突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依托泾渭新区大平台,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的“三步走”战略,全力打造临空产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都市农业六大产业高地,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加强党的建设,加快建设“国际化、现代化、人文化、生态化”西部强区。
奋斗目标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领先、全省进位,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实现“十个翻番”: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1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突破9万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20%;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5.5%;旅游收入达到4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6倍,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510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663元,是“十一五”末的2.3倍,年均增长18%;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是“十一五”末的2倍。
今后五年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任务是:“四个坚持、四个突出、四大跨越”。
——坚持统筹城乡,突出生态环保,推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实现大步跨越。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着力点,按照城市东扩北上、城乡一体推进的思路,加快泾渭新区和中心城区建设,实施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工程。到“十二五”末,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开发改造,泾渭新区基础设施达到“九通一平”,空港综合发展区、横桥综合商务区等重点板块初具规模,渭河生态治理、帝陵绿化基本完成,形成生态田园、渭水贯都、产业组团唇齿相依,城乡一体、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区和低碳新城。
——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大步跨越。把改革创新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构建起以临空产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农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
——坚持项目带动,突出园区承载,推动经济总量实现大步跨越。坚定不移地实施招商推动、项目带动战略,围绕国家政策方向和泾渭新区产业定位,依托泾渭新区和中心城区,积极引进高端产业和知名品牌项目,每年引进20亿元项目2个以上、10亿元项目3个以上,建设重点项目30个以上,以大项目支撑经济发展,促进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坚持和谐发展,突出普惠民生,推动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大步跨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实施民生项目不少于100个,投入资金不少于1亿元。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千方百计富裕人、惠及人、关爱人、服务人,努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通过五年努力,我们要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个翻番”、“四大跨越”的目标,将渭城建成交通四通八达,功能配套完善,产业聚集发达,人文特色彰显,群众生活富裕,天蓝水清、岸绿路畅、环境友好、生态低碳的现代化新区。我们相信,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渭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全力抓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优化环境、调整结构、统筹城乡、普惠民生。主要目标是: 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15亿元,增长14%;农业总产值达到13.8亿元,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60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3亿元,增长2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8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699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59元,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服务,在推动新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牢固树立服务服从新区发展理念,全力配合泾渭新区推进基础设施和板块建设,年内实现大的突破。
建平台。围绕新区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抓好征地拆迁和配合工作,年内促成一批框架性、骨干型道路建成通车。重点加快“两桥八路”建设,完成兰池大道建设和景观打造,上半年通车;6月底建成上林北路,8月底贯通横桥,年底完成酒庄路、秦汉大道建设和咸高路、旅游路升等改造;启动正阳大道、天汉大道、正阳大桥等路桥工程,用2-3年时间形成“五纵五横”路网大框架,搭建起支撑发展的大平台。
强板块。按照组团式、板块化发展要求,大力推动新区板块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以板块崛起带动新区整体推进。重点围绕空港综合发展区、横桥综合商务区、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区和工业集中区四大板块,加快完善水、电、路、气等设施,启动泾渭大厦、海关大厦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和渭柳佳苑、空港佳苑等公共服务项目;引进国内外大型投资集团,推动板块整体开发,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孵化园和城市综合体,培育和带动板块产业短期内实现大突破。
抓保障。一是强化教育引导。树立大局理念和发展意识,急新区之所急,想新区之所想,主动服务、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二是实行项目包抓。逐项目落实包抓领导、包抓部门,明确时限标准,跟踪督办。三是下势整治环境。严格落实环境三级巡查制度,第一时间从严整治违法用地、乱搭乱建、强揽工程、阻碍施工等行为,以一流的环境保障新区发展。同时,妥善处理群众诉求和新区建设关系,化解矛盾,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利益,推动新区发展。
(二)统筹城乡,在推进城市化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国际化大都市标准,高起点实施区镇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推进城市东扩北上,着力构建功能定位明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历史文化彰显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以打造明清特色商业区为重点,高标准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年内启动项目21个,总投资61亿元,改造面积795亩,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重点实施中山街、北平街、永绥街和北门口等区域开发,启动凤凰台、安国寺周边改造,打通凤凰台南北通道,腾空间、建绿地、造景观,建设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彻底改善老城区面貌。大力发展城市经济。重点围绕钟楼周边、人民路、东风路、新兴路、文林路等区域,引进专卖店、品牌店等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精心培育特色商业街,打造城市商圈。年内各办事处均要引进1-2户知名三产企业,打造一条特色街区,城区形成1-2个上规模的商贸圈。
加快城市北扩步伐。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市场运作、功能配套”的思路,加快推进毕塬路以北、高干渠以南、羊过村以西区域开发建设。重点以打造北塬商贸新城为目标,高起点制定文林路以北区域发展规划,策划包装项目,加大国内外现代商贸企业、投资集团引进,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商贸、终端结算、酒店商务、总部经济等产业,5年内将该区域建成国内知名的商贸集散中心和城市新区。以打造大型城市综合体为目标,年内启动沿塬各村整体开发和棚户区改造,启动新型都市社区、商业市场、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3-5年完成该区域开发改造,建成全市发展的新亮点和统筹城乡的示范区。
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按照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一体化的要求,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塬上以空港综合发展区为平台,加快建设国际化特色小城镇,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带动发展城镇二三产业,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人口聚集能力。塬下以横桥综合商务区为中心,年内完成镇村规划编制,加快农民安居小区、绿化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承载能力。引导有条件农民在城镇买房置产创业,年内启动建设渭城镇、周陵镇、窑店镇普通商品住房小区,完成1万名农民进城落户任务。
(三)调整结构,在发展现代产业上实现新突破
培育壮大新型工业。设立1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和非公经济扶持资金,助推临空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不断壮大,促进工业逐步向高端演进。重点加强与海航集团、西部机场集团、有色集团对接,引进和发展飞机改装维修、航空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照明等产业;加快多晶硅二期、有色新能源等项目建设;争取市上和泾渭新区支持,引导高端制造企业向天汉大道两侧区域集中,年内开工天汉大道,力争有2-3户企业落户,两年内形成我区工业发展集中区。同时,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推动长庆石化向精细化工转变,渭电集团、蓝星玻璃等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扶持非公经济发展,出台扶持政策,提高民营企业家社会地位,促进企业创名牌、提规模,年内培育规模企业10户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大投入力度,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引导农业向生态环保、休闲观光和精深加工方面转变,积极推动设施蔬菜、田园观光农业发展,实施“万亩苗木花卉”工程,努力开拓采摘农业、旅游配套农业、“田园农庄”等新型农业发展空间。年内引进较大涉农企业2户以上,塬上三镇均建成2个特色农业基地,2年内建成一批高档次苗木花卉和田园休闲观光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文物旅游和新兴服务业。抢抓机场扩建机遇,力争年内设立空港国际保税区和海关机构;加强与陕重汽、弘洲集团、五洲集团对接,引进相关物流项目,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规模。依托七大帝陵和秦遗址,高标准启动一批文物旅游项目,年内在秦咸阳宫国家遗址公园、咸阳博物院等项目上取得大的突破。围绕中心城区、横桥综合商务区,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商务会展、广告传媒等新兴服务业,加快推进太伟运动、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和水平。
(四)招大引强,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年内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坚定不移地走理性招商之路。紧紧围绕泾渭新区产业方向和国家政策导向,紧盯央企、省企和东部外迁企业,瞄准国内大型投资集团和行业10强企业,及时搜集信息,精心包装项目,加大对接服务,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依托区内大企业和在建大项目,开展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再引进一批高科技、环保型大项目,力争每季度签约一批项目、开工一批项目,全年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完成投资66亿元以上。
集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年内重点建设项目46个,总投资48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2亿元。分别是天宏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有色新能源产业园等12个产业项目;北门口改造、五星级大酒店等8个经营性项目;马家院区域改造、秦建苑二期改造、铁四局什字改造等9个旧城拆迁项目;上林北路、秦汉大道、渭河生态景观带等17个基础设施项目。对确定的重点项目,要按照“续建项目抓投资、促达效,新建项目抓开工、促建设”的要求,逐一制定推进计划,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问题,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按照“线索项目抓跟踪,前期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达效”的思路,逐项目落实包抓领导和包抓部门,包签约、包征地、包开工、包建设、包质量、包投产,负责到底,包抓到底。强化督促检查,定期召开项目交办会、汇报会,现场观摩,综合评定,全区通报。加大投入和考核力度,筹资5000万元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基金,扶持重点项目,重奖有功人员,追究失职行为,推动项目落实。
(五)“三城同创”,在生态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城乡发展,筹资2000万元,推进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三城同创”工作,全面提升城乡环境面貌,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新区。一是巩固提升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大创卫力度,重点整治城乡结合部、城中村、集贸市场、“六小”门店和农村环境。加强环卫设施和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健全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制度,强化垃圾费征收管理,设立奖励基金,强化执法巡查,以管理的精细化、制度化不断提升城乡形象。二是实施生态保护工程。配合泾渭新区加快渭河生态治理和景观打造,5月底前完成综合治理,上半年启动生态景观带建设;实施“万亩绿林”工程,抓好秦作坊遗址保护区绿化、五陵塬绿化带建设,完成旅游路、兰池大道、208省道等道路绿化任务,建成绿色家园示范村6个。力争通过2-3年努力,使区内每条道路、每个村庄都成为景观路、生态村。三是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完善治污设施,强化执法监测,加大重点污染物减排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三废”回收利用,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六)普惠民生,在构建和谐渭城上实现新突破
深入开展“普惠民生年”活动,坚持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扎扎实实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一件实事。
实施六大民生工程。年度投资3.8亿元以上,为群众办好20件实事。一是社会保障工程。投资2000万元,年内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投资140万元,落实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补贴;将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地方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20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以上;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户、优抚对象和生活困难群众的补助标准。二是公共服务工程。投资220万元,建设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1个、乡镇文化站1个、农民健身广场2个;投资104万元,完成8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启动实施敬老院和慈善机构建设。三是农村惠民工程。总投资3091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7个,解决1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建设农村沼气池1000口;铺设村庄道路42公里;完成农业综合开发7000亩。四是教育基础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完成6所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开工建设标准化文林学校;启动公办幼儿园、职教中心项目。五是就业培训工程。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全年技能培训3万人以上;转移劳动力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六是住房保障工程。开工建设双限房;完成经济适用房建设;启动望贤小区等农民安居住房建设。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新区、教育先行,年内启动“双高普九”工作,2012年通过验收,2013年实现“省级教育强区”目标;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蛋奶工程”,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认真落实各项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在农村产妇免费住院分娩的基础上,用2-3年实现产前免费检查;抓好母亲健康工程、优生优育工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将城市低保对象和低保边沿群体困难患者纳入救助范围。实施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检查治疗;继续推行65岁以上老人健康检查及其它惠及群众的医疗服务项目;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做好药品“三统一”工作,不断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稳则民心安。继续深化平安创建成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信访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下功夫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调处一批信访积案,确保“一控双降”目标不反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全面提升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做好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始终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强区富民为己任,全身心投入到加快发展、为民造福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在新的起点开创新的业绩。
一是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实现不了宏伟蓝图。政府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大都市理念,充分结合“三为”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正确分析当前形势,不断更新观念、提升境界,自觉把渭城放在全国范围来定位、放在国际化角度来谋划,始终站在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发展。要牢固树立服务服从新区发展理念,自觉融入新区、推动新区建设。重点针对新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失地农民保障等难题,积极探索新途径、好办法,逐一化解,寻求突破。要牢固树立科学创新理念,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效能建设,破除体制障碍,努力提升推动科学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二是保持昂扬奋进的创业激情。加快发展需要创业激情,更需要扎实苦干的作风。两千多年前,秦人由弱变强,横扫六合,统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国,这是秦人奋斗的历史、创业的历史,也是秦人辉煌的历史。而今沉寂了2000多年的秦城故土,重新迎来了大展宏图的历史机遇。作为秦城故土的时代新人,我们更应该秉承秦人遗风,始终保持昂扬奋进、勇于超越的创业激情,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饱含激情推进工作。要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和全年任务,加快制定推进计划,逐一细化分解,跟踪问效,全力推进。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重点指标,要紧盯不放,狠抓落实,做到事不过夜,干一件、成一件。要完善考核和包抓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和奖惩力度,重奖发展有功之臣,表彰利税大户和先进模范,充分激发全区上下抓发展的热情和干劲,努力形成 “争第一、创亮点”的干事创业氛围,推动各项工作全市创优、全省进位。
三是满怀为民谋利的真挚情感。为政之要,贵在利民。要始终从群众的呼声、意愿中把握推动发展的着力点,多出亲民之策、为民之举,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要千方百计帮民富,下功夫在扩大就业、促进全民创业方面出实招、求实效,努力增加群众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要尽心竭力解民困,从小事、难事抓起,勤下基层,体察民苦,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个家庭。要真心实意谋民利,将有限财力投入到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上,用心抓好六大民生工程、20件实事,将每一件民生大事都办在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四是树立科学执政的政府形象。始终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按照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律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民主决策、专家咨询等制度,加强政风建设,不断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自觉服从区委领导,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努力提高为民施政水平。加强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从源头上、体制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行为,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让群众放心、让人民满意。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托,奋斗迎来光明。建设大西安现代化新区的宏伟事业,需要全区上下共同努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全身心投入到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奋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