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约前16—前11世纪)
前16世纪至前14世纪 本境属羌方。
商封吴回后裔于程(郢)国,本境北部属程。
商朝,今窑店以北地区为帝喾的司天官吴回的封地,名曰程(郢)。
约前12世纪
周太公(古公亶父)死后,少子季历继位。季历向东发展,灭程,居于程邑。中心区在今韩家湾乡白庙村南汉代安陵附近。
约前11世纪
季历死后,姬昌(周文王)继位,仍居程邑,姬昌受封为三公,拥有雍州之域。
帝辛(纣)六年(前1093)
周伯姬昌(即文王)初行春祭于毕塬(今秦、渭二区北半部)。
十年(前1089)
西伯姬昌自殷归程。
二十三年(前1076)
周文王攻灭崇国,在沣河西岸设丰邑,由岐迁之。
二十六年(前1073)
周武王准备伐商,上祭于毕邑。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武王十一年(前1066)
周武王灭商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封其弟姬高于毕(今区境内北塬一带)。
成王元年(前1063)
成王即位。六月,葬武王于毕塬。
宣王六年(前822)
自二年(前826)至本年,本区连年大旱,黎民多数逃亡。
幽王二年(前780)
关中发生大地震,又久旱不雨,泾、渭水枯竭,人民流亡。
东周(春秋战国)(前770-前222)
东周平王元年(前770)
平王迁都雒邑(今洛阳),本境兵乱无主。
秦宁公二年(前714)
秦军东进击亳(bo),次年灭亳国荡社邑(今长安县),本境属秦国。
穆公十四年(前646)
本境大饥荒。
德公二年(前676)
秦以每年最热之日定为“伏日”,作伏祠,杀狗御蛊。三伏为节气,始此。
怀公四年(前425)
怀公自杀,其孙即位为灵公,自雍城(今凤翔县城南)迁都泾阳(今泾阳县西北),时本境为近都之地。
献公二年(前383)
秦从泾阳临时徙都栎阳(在今临潼县)。
七年(前378),秦“初行为市”。
十六年(前369) 境内发生大瘟疫。
孝公十二年(前350) 商鞅二次变法,于咸阳筑冀阙宫室,聚邑为县,废井田,开阡陌。同年秦从栎阳迁都咸阳。在各县设俸禄置县令。“居五年,秦人富强”。
十四年(前348),秦“初为赋”,除田赋外,按户、丁征收人头税。
十八年(前344)
秦统一度量衡、进位制及标准器具。
二十二年(前340年)
商鞅变法遭到儒生非议,秦孝公在咸阳渭水边上杀死儒生700多人。
二十四年(前338)
秦孝公死,太子驷继位,是为惠文君。公子虔等利用太子即位之机,诬告商鞅谋反,惠文君下令逮捕商鞅,车裂于咸阳,灭其全族。
秦惠文君二年(前336)
秦国“初行钱”,为圆孔圆边青铜钱,境内为示范地。
九年(前328年)
魏国张仪来咸阳,为秦客卿。十年,惠文君以张仪为相,推动“连横”运动,使六国分别与秦和好。
此年,秦惠文君改称惠文王。秦从这时始称王。
十二年(前326)
秦仿效中原习俗,行腊祭(猎禽兽岁祭祖先)。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
惠文王死葬公陵。陵丘在今周陵乡陵照村北。
后元三年(前322)
韩、魏太子入咸阳朝秦。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
惠文王死葬公陵。今周陵陵照村北。
秦悼武王二年(前309)
秦改国相为左、右丞相。命内史偃更修田律,修改封疆,在咸阳周围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三年(前308),渭水赤三日。
四年(前307年)
悼武王死葬永陵。公陵北100米处。同年,魏太子二次入咸阳朝秦。
秦昭襄王二年(前305)
庶长壮勾结诸公子及大臣在咸阳发生叛乱,后被处死。
八年(前299)
秦约楚怀王武关结盟,趁机将其扣押于咸阳。怀王逃跑未遂,于秦襄王十二年(前296)死于咸阳。
齐孟尝君田文入咸阳为秦相,后被囚,私逃回齐为相。
十七年(前290)
东周君及城阳君入咸阳朝秦。
二十四年(前283)
赵国遣蔺相如持和氏璧入秦,相如在咸阳与秦王周旋,终始完璧归赵。
二十七年(前280)
咸阳发生5.5级地震,毁坏城垣,参考震中在北纬34°27′,东经108°48′(今窑店黄家沟一带)。
三十五年(前272)
秦宣太后诱杀义渠戎王于咸阳甘泉宫。
四十一年(前266)
魏人范睢自三十六年(前273)入咸阳,至本年任命为相。
四十六年(前261)
关中饥荒,范睢主张以五苑内草蔬救灾,遭秦王反对。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
武安侯白起“称病”拒绝率兵攻赵,被赐死杜邮亭(任家咀附近)。秦人怜其为秦累建奇功而死于非罪,后在杜邮亭建祠祭祀。
五十一年(前256)
西周君因背秦被攻,入咸阳献城谢罪,秦遂灭西周。
五十六年(前251)
秦昭襄王死,孝文王继位。赵国将秦太子楚的夫人及儿子嬴政送回咸阳。
庄襄王三年(前247)
庄襄王死,子嬴政继位。楚人李斯入咸阳为吕不韦舍人。
秦(前221-前206)
秦王嬴政元年(前246)
韩国派水工郑国入咸阳做间谍,劝秦大修水利以弱秦。秦王发觉其谋后仍免其罪。十年(前237)渠成,长300余里,灌田4万余顷,命名“郑国渠”。
四年(前243)
咸阳及关中蝗虫蔽天,疫病流行。秦允富户纳粟千石换取一级爵位,以解粮荒。燕太子丹入咸阳为人质。
八年(前239年)
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成《吕氏春秋》。吕不韦将书公布于咸阳城门,宣布“有能增损一字者千金”。
九年(前238)
秦王政赴雍城行冠礼始亲政,长信侯嫪毐趁机在咸阳发动叛乱。秦王派兵平叛,追斩嫪毐于好畤(今乾县),在咸阳灭其三族,车裂其尸及重犯20余人。
十年(前237)
吕不韦被免相迁蜀,途中自杀(前233)。秦王政下逐客令,李斯谏止,被任为国卿。魏国人尉缭入咸阳为国尉。
十四年(前233)
韩非应秦王政邀请入咸阳,被李斯设谋馋害,被迫自杀于云阳(今泾阳县境)狱中,其学术被秦定为官学。
十七年(前230)
咸阳发生地震,约五级,毁坏台屋,民众饥荒。
十九年(前228)
秦王政从咸阳出发,出巡赵邯郸,经上郡(今榆林)返回。
二十年(前227)
荆轲奉燕太子丹之命入秦伪降,在咸阳宫借献图刺秦王未遂,被车裂示众。
二十一年(前226年)
咸阳降大雪,深“二尺五寸”(秦时一尺合今23.1厘米)。
26年(前221年)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定都咸阳(今正阳乡、窑店乡、渭城乡一带),秦王政立号为皇帝,自称始皇帝(欲后世只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统一全国后,咸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铸金(铜)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在咸阳北原(今窑店牛羊村北),仿建六国宫殿。徙天下富豪十二万户于咸阳。
二十七年(前220)
为通二宫(渭河南北的咸阳宫、兴乐宫),将横桥扩建为渭桥(后称中渭桥),扩大都城。
二十九年(前218)
沙门室利房等18人从西域入咸阳。
三十一年(前216年)
秦始皇微服巡行咸阳,夜晚在兰池(今正阳杨家湾附近)遇盗,遂下令在关中大肆搜捕二十日。
三十三年(前214)
秦在河套设九原郡(今包头),扩县至34个,从咸阳周围大量移民至九原垦荒安边。
三十四年(前213年)
秦始皇在咸阳发布“焚书令”和“挟书律”。规定《秦记》、博士官藏书、医药、卜筮和种树之书外,凡六国史书和儒家“诗”、“书”及“百家语”,30日内全部焚烧。
三十五年(前212)
因咸阳人多宫小难居,于渭河南上林苑修阿房宫前殿。又以复道将咸阳周围270座宫观连通,朝会决事皆在咸阳宫。
文学方士侯生、卢生等讥议秦始皇,被人告发后逃离咸阳,秦始皇命御史在诸生中查究,把460个儒生在咸阳坑杀,史称“坑儒”。其长子扶苏劝谏被贬斥。
三十七年(前210)
始皇南巡死于沙丘(今河北平乡县东北),赵高唆使胡亥矫诏赐公子扶苏死,秘载灵柩至咸阳发丧,胡亥在阿房宫袭位为秦二世。
二世元年(前209)
秦杀公子12人、公主10人与诸王大臣于咸阳杜邮,黔首震恐。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
李斯因劝谏停修阿房宫,被下狱。赵高诬其谋反,李斯父子被腰斩于咸阳市。
子婴元年(前207)
八月,刘邦入武关。赵高令人逼二世自杀于望夷宫,立子婴为秦王,欲与刘邦议和。九月,子婴杀赵高于咸阳,灭其三族。
二年(前206)
十一月,刘邦率军10万入关中,子婴迎降,秦亡。萧何随刘邦入咸阳,约法三章,收集丞相府图籍文书,封存财宝府库。
十二月,项羽率军40万入咸阳,杀子婴,屠众官百姓,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秦都咸阳一片焦土。
汉(前206—219)
汉高祖元年(前206)
二月,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大封诸侯王,并令就国。三分关中:封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今陕西兴平),辖咸阳以西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辖咸阳以东地区;封董翳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辖咸阳以北地,本境为雍国辖地。
八月,刘邦由陈仓出奇兵袭雍,取咸阳,改咸阳为新城县,本境属之。
二年(前205)
六月,关中大饥,米斛万钱,饥民相食。朝廷令百姓入蜀汉就食。
九月,刘邦率军东攻项羽,立子刘盈为太子,以咸阳为驻地(称为行都),将咸阳改为新城(今窑店乡新冯村附近)。
七年(前200)
汉自栎阳徙都长安,新城县并入长安县。
高祖十二年(前195)
高祖死,葬长陵(今韩家湾乡怡魏村南),后置长陵县,徙民万户(大多从关东迁来)。
惠帝三年(前192)春,发长安600里内男女14.6万人筑长安城。30日罢。
惠帝五年(前190)正月,复发长安600里内男女14.5万人筑长安城,(九月,长安城修峻)。
惠帝七年(前188)
汉惠帝刘盈死,葬安陵(今韩家湾乡白庙村南)。后置安陵县,徙关东“倡优乐人”1500户于此。
高后六年(前182)
6月,修筑长陵城。长陵县令俸禄增至二千石(一般县令为六百石至一千石)。
高后八年(前180)
吕后(吕雉)死,与汉高祖合葬长陵。陵在高祖陵东南280米处。
前元元年(前179),连阴雨达百余日。
后元六年(前158)
匈奴入占上郡,文帝令祝兹侯徐历屯兵棘门(今渭城镇一带),河内太守周亚夫屯兵细柳(渭阳任家咀一带),以防匈奴,并亲自赴营劳军。
汉景帝前元五年(前152)
正月,置阳陵邑。夏,募民徙阳陵,赐钱二十万。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
景帝死,葬阳陵(今正阳乡张家湾北),后置阳陵县,徙民5000户。
汉元鼎二年(前115)
关中二月大寒,雪深5尺,民多冻死。
汉元鼎三年(前114)
改咸阳为渭城,治所在今窑店乡渭城湾附近,属右扶风辖区。
元封二年(前109)
冬大寒,雪深5尺,鸟兽大都冻死,百姓死者十有二三。
太初元年(前104)
改秦内史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统称“三辅”。
天汉四年(前97)
在今旧县城东十数里建天汉城。
始元元年(前86)
七月至十一月,渭河上游连降大雨,中渭桥毁。
元平元年(前74)
诏帝死,葬平陵(今大王村南)。次年置平陵县,与渭城县并隶属右扶风,徙资财百万两以上者500户。
甘露三年(前51)
正月及匈奴呼韩邪单于朝汉,宣帝及各少数民族君长王侯数万人,夹道于渭桥迎入长安。
永光元年(前43)
三月及九月,霜杀桑稼,百姓大饥。
建昭四年(前35)
蓝田地震,灾及本区,房屋倒塌。安陵岸崩,堵壅泾水,水倒流。
汉竟宁元年(前33)
汉元帝死,葬渭陵(今周陵乡新庄村西南)。
阳朔四年(前21)夏四月,大雪,燕雀多冻死。
鸿嘉元年(前20)春,成帝微行京畿各县,斗鸡走马,自称“富平侯家人”。
汉绥和二年(前7)
汉成帝死,葬延陵(今周陵乡郭旗寨村北)。成帝在位期间,西汉王朝极度衰败,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加之灾荒连年不断,人民处在“生者难自存,死者不能葬”的境地。
汉元寿二年(前1)
汉哀帝死,葬义陵(今周陵乡南贺村南)。
汉元始五年(5)
汉平帝死, 葬康陵(今周陵乡大寨村东)。
新天凤元年(14),分三辅为六尉郡,渭城、安陵以西,北至旬邑等十县,属京尉大夫,居故长安寺。不久,改渭城为京城,平陵为广利。
建武二年(26)
赤眉军发掘西汉诸陵,取陵中宝货。
六年(30)
并渭城(京城)入长安。
十八年(42)
三月,光武帝祀事西汉诸陵,四月东还洛阳。
二十二年(46)
正月,光武帝再入长安,祀事西汉诸陵。
永平二年(59)十月,
明帝刘应入长安,祀毕塬西汉诸陵。
五年(62)
平陵人大司空、安丰侯窦融卒。
建初年间(76~80)
安陵人班固在其父班彪所着《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成《汉书》,开创了断代史书的体例。
永元四年(92)
平陵人贾逵发现月球轨道运行规律,并计算出运行周期为九年,早于西方1500年。十三年(101)贾逵卒。
永元十四年(102)
九月,安陵人班超死。班超曾被封为定远侯,出使西域各国达30年之久,功绩卓着。
永兴二年(154)
长陵人赵岐着《三辅决录》,广记三辅名人要事,为地方人物志先倪;着《孟子章句》,被后人收入《十三经注疏》中。
初平元年(190)
董卓命吕布挖掘西汉诸帝陵及大臣墓冢,取其珍宝。
兴平元年(194)
天大旱,谷1斛50万钱,豆麦1斛20万钱,人饥相食,死者委积。本境及关中百姓四散。建安四年(199)曹操派卫觊镇抚治理关中,灾民始返。
三国 两晋 南北朝(220—589)
魏太和三年(229)
魏尚书左仆射卫臻征蜀时重修成国渠。渠首上承水,向下延伸至今正阳乡阳陵东南入渭河,灌地3000余顷。
晋泰始二年(267)
始平县隶新设之始平郡。
前赵光初八年(325)三月
石勒遣将石陀袭击前赵,赵主刘曜亲赴渭城(今咸阳)督战,遣中山王刘岳败石军于咸阳渭河之滨,杀石陀及其卒六七千人。
后赵太和二年(329)
正月,留守长安的前赵太子刘熙在其父刘曜被后赵石勒战败于洛阳、俘杀于襄国(今河北邢台)后,弃长安西逃上(今甘肃天水)。石勒派河东王石生率兵占领关中,在渭城置石安县,取石氏长安于此之意命名。该县历时254年,至隋开皇三年撤销。
建武六年(340)
后赵国主石虎征石安等县工匠16万人整修未央宫。
前秦皇始二年(352)
在长陵设咸阳郡。
前秦永兴元年(357)
分京兆为咸阳郡,更石安为灵武县,属咸阳郡。
建元七年(371)
前秦迁鲜卑宫室4万余户于长安,迁关东豪右15万户充实关中,又从长安至各州夹道树柳,20里一亭,40里一驿,关中百业兴旺。
东晋义熙十三年(417)
称灵武为始平郡,与咸阳郡同在。同年七月,晋将沈田子平定长安,刘裕以咸阳相赏,任其为咸阳、始平二郡太守。
十四年(418)
晋将在关中互相残杀,争夺地盘,夏军趁机攻陷咸阳,赫连勃勃于长安称帝。
八月,王镇恶率兵大败前秦兵姚丕于渭桥。九月,刘裕入长安,十二月东返,留沈田子为始平太守。
宋武帝永初元年(420)
刘裕废晋帝司马德文后自立为帝,是为宋武帝。
北魏始光三年(426)
十二月,北魏军破咸阳郡。
和平三年(462)
元月,咸阳郡民赵昌聚众起事,旋被平。
二十年(496)
迁咸阳郡治于泾水以北,属长安州。
景明四年(503)四月,霜杀桑麦。
西魏大统二年(536)
关中大饥,死者甚众。
三年(537)
宇文泰代东魏入据咸阳郡,次年雍州民于伏德等起事,入据咸阳,与太守慕容思庆共拒魏兵。华州刺史宇文导率军讨伐,斩思庆,擒伏德,克咸阳,遂屯兵咸阳。
十二年(546)
宇文泰迁凉州民6000户于长安,又亲临咸阳,大会诸军。
北周建德二年(573)
咸阳发生严重蝗灾。
三年(574)五月
周武帝下诏废佛,没收僧侣寺宇及其土地、铜像、资产充作军费。此后每年夏季,武帝经咸阳暂居云阳宫,秋冬始返长安。
大统元年(575)
大丞相宇文泰遣将攻伐灵州,徙其豪帅于咸阳。
隋朝(581—618)
开皇三年(583),废咸阳郡。
九年(589年)
改州为郡,以泾阳县为咸阳,属京兆郡。
十一年(591)
迁咸阳县治于秦之杜邮。(任家咀附近)
二十年(600)
长安发生5.5级地震,咸阳境内大风摧屋拔树,突降雹雪,屋倒墙塌,压死多人。
大业二年,并咸阳入泾阳县。
唐 朝(618—907)
武德元年(618)
改京兆郡为雍州。分泾阳南部及原始平东部地方复设咸阳县,属雍州。县治初寄鲍桥,高宗总章三年(670)迁白起堡。咸亨四年(673)徙中渭桥北(即前渭城县治)。
二年(619)
二月,秦王李世民与宰相裴寂巡察咸阳等京畿各县,因谷贵,禁关内屠、酤。九月,京师地震,涉及咸阳。
七年(624)
闰七月,东突厥举兵南下,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领兵出邠(彬)州设防,高祖亲至咸阳兰池设宴相送。
九年(626)
突厥背盟,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合兵十万再次大举进攻,颉利可汗兵至咸阳便桥(今渭城乡一带)以北,准备渡渭河攻长安,李世民率军防守咸阳桥,责颉利背约,突厥军见唐军兵盛,列队下拜,隔日在桥上签约后退兵。
贞观三年(629)
僧玄奘只身从长安出发,过西渭桥赴天竺游学取经。
四年(630)
四月,西北各少数民族请拥戴唐太宗为“天可汗”。十月,太宗巡视京畿各县,降诏减咸阳、始平、武功死刑以下囚犯刑期,当年关中大捻,斗米三钱。
十年(636)
太宗在咸阳动土重建中渭桥(今窑店乡大寨村附近)。
十五年(641)
唐遣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经咸阳桥,西入吐蕃联姻。
二十二年(648)
太宗令免京畿各县百姓租赋三分之一。
永徽五年(654),十一月“和雇”京兆府百姓4.1万人板筑长安城郭,30日而罢。本境属其和雇范围。
咸亨元年(670)闰九月,葬武后母于咸阳北阪,九品以上京官及外命妇送至便桥并宿此。
唐永淳元年(682)
关中先涝后旱,蝗虫毁苗,疫病流行,病死、饿死者相枕于路。唐高宗为避饥馑,移居洛阳。
垂棋元年(685)
从凤翔修升原渠,引渭水入咸阳灌溉。
天授元年(690)
九月,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追尊其母杨氏为孝明高皇后,坟园(今底张乡睦村南),封为顺陵。
天授二年(691)
废兴宁陵(李昺墓,今正阳乡后排村北)署官,只置少数守陵户。
长安元年(701)
咸阳人王方庆病逝。方庆曾任凤阁侍郎,东宫检校左庶子等职,着书200多卷以《园庭草木疏》21卷着名于时,原书已散佚。
景龙四年(710)
正月,金城公主西嫁吐蕃,中宗送公主过咸阳至始平。二月免咸阳、始平百姓一年租赋。
开元元年(713)
改雍州为京兆府,本境属京兆府。
天宝十年(751)
中国造纸术从京师经由丝绸之路西传国外。
至德元年(756)
唐宰相房琯自请率军收复二京(长安、洛阳),在咸阳便桥北的陈陶斜(今底张镇一带),与安禄山将领安守忠部相遇,房琯仿照古代战法,使用战车,叛军乘风纵火焚烧,唐军大乱,死伤4万余人,仅剩数千人,大败而退,史称“辛丑之败”。
至德二年(757),十月十三日(一说闰八月)唐将崔光远等部追击安守忠军残部于咸阳,过中渭桥,杀守桥安军千余人后,在沣河两岸被武功退回之安军主力击溃。
广德元年(763)
吐蕃联合吐谷浑、回纥、党项、氐羌等20余万军队,对唐军发动进攻。唐代宗以雍王李适为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屯兵咸阳拒敌。
二年(764)
咸阳蝗灾严重,庄稼被吃光,斗米千文,全县饥荒。
大历四年(769)
四月至九月,淫雨不止,斗米800文。
建中四年(783)
从本年起,连续三年饥荒。十月,泾原兵变,朱泚通谋。德宗由奉天逃梁州(今陕西汉中)神策军将领李晟由咸阳县城移兵东渭桥。三月,李怀光经泾阳入山西。五月,李晟与各路唐兵会军陈陶斜(底张一带),在咸阳北塬夹击叛军,朱泚部由咸阳西逃,遂复长安。
贞元二年(786)
八月,吐蕃军东进邠州,德宗命左将军张献甫、神策将李升云率兵1.8万人镇守咸阳,并令节度使骆元光率兵卫戍咸阳中渭桥。
长庆二年(822)
六月,吐蕃入至渭北各县。十月,穆宗向咸阳善因寺僧施钱百万,赐咸阳令绢百匹。
宝历元年(825)
连阴雨从六月至八月。
会昌元年(841)
十月,武宗猎游至咸阳。
大中十年(856)
阴雨从四月至九月。
咸通十一年(870)
诏准咸阳县民薄逵等借钱修渠建议,命中使负责,由县令主持,于十三年(872)修竣,灌溉万余顷田地,时称“渭白渠”。
广明元年(880)
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国号大齐,年号金统。次年四月,在咸阳与朔云节度使唐弘夫激战中失败,退出长安,五天后,复入长安,杀唐弘夫。
景福二年(893),邠凤军攻占咸阳。
天复元年(901),朱温率军7万攻入长安,占据咸阳。
后唐天成元年(926),后唐魏王继岌率2万精兵平蜀,经咸阳行至兴平时,闻都城洛阳内乱,回兵至咸阳渭河古渡,后唐西京留守已将浮桥拆断,乃泅渡至渭河南岸自杀。
宋 朝(960—1279)
开宝三年(970)
九月,因长期战乱,历代帝陵盗掘严重,宋太祖诏:周文、成、康三王;秦始皇、汉高、文、景、武、元、成、哀七帝;唐高祖、太宗、肃宗、德宗、武宗、宣宗、僖宗等陵;凡被盗发者,备法服常服各一袭,具棺重葬,由所在长史致祭。
太平兴国七年(982)
渭水暴涨,冲毁咸阳渭河浮桥,淹死54人。
天圣五年(1027)
旱灾蝗灾并行,饥荒严重。
天圣六年(1028)
咸阳农民元守亮给朝廷生产贡梨,得偿赐颇多。枢密副使姜遵给宋仁宗言守亮自夸于乡里,欺凌弱小,仁宗诏免其贡。
元符元年(1098)
正月,咸阳县民段义郊居修舍时,掘得玉印一颗,篆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上缴朝廷。哲宗命蔡京鉴定为秦玺,以为国宝,遂改年号为元符。五月,举行大朝会受宝,封段义为右班殿直,赐绢200匹。
靖康二年(1127),金割陕西地予西夏,以黄河为界。
南宋建炎二年(1128)正月,金入关中,娄室攻破长安。渭河南北豪杰,同时起义御敌。五月,金游骑上溪至咸阳,见渭河南岸抗金义军满野,不得渡,遂循东而行。
金(1115--1234)
皇统二年(1142)
陕西久旱不雨,渭水枯竭。八月,金与宋划分陕西地,以大散关为界。
大定十年(1170)
道教全真派创始人咸阳大魏村王重阳逝世。
十六年(1176),旱灾蝗灾严重。
元光二年(1223)
京兆咸阳人萧贡卒。萧贡官居金户部尚书,参与刊修《辽史》,有《史记注》100卷。
哀宗七年(1230)
七月至十月,蒙古军入占陕西关中。
元(1271--1368)
元初,咸阳县并入兴平,不久复置,属奉元路。
元贞二年(1296)八月,咸阳早霜,秋禾被毁。自泰定二年(1325)以来,连续5年大旱,咸阳当年死绝数百户,陕西行省以钞13000金锭予咸阳赈灾。
泰定六年(1329)六月,渭水泛滥。九月,沣水泛滥。
至正十九年(1359)五月,关中蝗飞蔽天,所过禾稼无,人马不行,民间大饥荒。
至正二十二年(1362),元将张良弼、李思齐同驻陕西,互相攻伐。二十六年二月(1366),因不服调度,又在关中互相攻杀,咸阳城毁于战火。
明 朝(1368—1644)
洪武二年(1369)
县署暂设东耳村民房(现渭阳辖境),属西安府。次年,县丞孔文郁在皇华传舍西郊始筑新城。四年(1371)三月修成县署、文庙、城隍庙;复修黄华传舍为渭水驿;跨渭建桥以通南北,县治迁入新址。八年(1375)初建县庙学。
正统元年(1436)
闰六月,咸阳雨水连绵,河水泛涨,伤及禾稼。二至三年(1437-1438),连年大旱,二麦不收,后又秋涝,平民无食。
十一年(1446)
关中大丰收,前年因灾外流者多数返回。
景泰三年(1452)
知县王瑾将县城南墙根筑土堤加固。世宗嘉靖十年(1531),城南外土堤又被改建为石堤。
成化九年(1473)
冬季寒冷异常,渭河冰厚5尺,车马冰上通行。
成化二十一年(1485)
陕西全省大旱,境内百姓死亡、逃走者十有八九。次年,连续干旱,鼠害严重,斗米万钱,尸骨载道。
弘治五年(1492)
知县赵琏在沣河修建木桥,宽达2丈。
七年(1494)
知县赵琏修成《咸阳县志》。
嘉靖七年(1528),旱,大饥,人相食。
嘉靖十一年(1532)
夏,渭水暴涨。淹没两岸民田庐舍。
嘉靖二十年(1541)
有星大如斗,雷鸣电闪,从西北飞来,陨于咸阳东南。
二十六年(1547)抚军谢兰、道台刘志拓扩咸阳城,周约9里,城门亦增至9座。
嘉靖三十四年(1555)
十二月十二日,华县发生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为11度,区境烈度8度左右,庐舍倾塌近半,地裂泉涌,河水泛溢,昼夜余震20余次,3日才止。
嘉靖三十七年(1558)
十月初三,华县地震又发,十二日复大震,咸阳文庙,明伦堂及尊经阁震损,顺陵巨碑(高10.2米)震毁,死者万计。
隆庆二年(1568)
五月十五日,西安东北发生6.75级地震,声如炸雷,浮土蔽天,咸阳城无完壁。
万历十年(1582)
大旱饥荒,人相食。知县傅霖煮粥赈济,百姓得以活命。次年三至七月,旱灾加瘟疫,知县宋国相设饭施药赈济。
十七年(1589)
知县樊熔以桩板石土重修渭河堤,次年三月竣工。
万历十八年(1590)
南书房行走太监杜茂(咸阳人)在咸阳北杜镇(今北杜乡北杜村)福昌寺修建千佛铁塔,通身以铁铸成,高达33米,为八角锥形十级塔。
十九年(1591)
渭涘渔人张应诏撰《咸阳县新志》2卷。
万历二十五年(1597)
伊斯兰经堂教育大师胡登洲(咸阳县渭城里人)逝世。他创立的伊斯兰陕西学派,在中国穆斯林中影响最大,被尊为胡太师。
崇祯七年(1634)
九月,高迎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从永寿南下攻破咸阳县城,杀知县赵跻昌。
崇祯八年(1635)
八月五日,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咸阳,杀知县赵跻昌。
十一年(1638)
李自成起义军由汧阳败退东撤,夜行军经咸阳转入三原。
十三年(1640)
秋,大旱,饥,十月粟粮腾贵。次年春,粮价上涨10倍,树皮草根皆尽,民饿死逃亡者十有八九。
清 朝(1644—1912)
顺治元年(1644)
咸阳城内潘家巷(今法院街)张家创制“虎皮糖”,其制作技术经过不断改进,至清末,在关中地区负有盛名。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逃到西安,吃此糖后异常惊奇,特命名为“琥珀糖”。
顺治九年(1652)
知县江山秀主持修成《咸阳县志》。全县有民1652户,城垣4里153步。
十一年(1654)
四月,大雪盈尺,果树皆被冻折而死。
十四年(1657)
知县肖如惠修订《咸阳县志》。
康熙元年(1662)
五月大雨,平地水深数尺。秋霖雨40余日,诸水皆溢。冬大寒,渭河冰冻可行车马,冻死人畜甚多。
二年(1663)
知县黄中潢重修《咸阳县志》。
四年,周四王庙义学(365bet足球官方开户网_365老玩家入口_365bet体育投注果子市小学)开班。
十三年(1674)
二月,咸阳大风霾十余天,白日无光,人相视皆为黄色。
十九年(1680)
冬大雪,渭河冰冻,坚可行车。
三十年(1691)
咸阳旱蝗疫病相继,民死大半,十室九空。次年三月,大风雪,小麦全毁。
三十四年(1695)
四月二十二日,咸阳发生4.5级地震。次年秋,渭水泛滥。
四十四年(1705)
知县张枚增删《咸阳县志》为4卷,并重刊。
四十八年(1709)
夏季连阴雨,麦亩收斗余。
五十一年(1712)
全县推行“摊丁入亩”,以上年人丁数固定纳税,此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十三年(1735)
本县出现鸦片,初作药用,后贩运增多,有人开始吸食。
乾隆十一年(1746)
咸阳知县柴华在旧明伦堂(今区第二初级中学内)创建渭阳书院,有学舍10楹,咸阳名儒刘古愚(秦都区平陵人)为书院最后一位山长。
嘉庆十五年(1815)
咸阳地震,北杜镇千佛铁塔顶向西南倾斜。
十六年(1751)
知县臧应桐纂修《咸阳县志》22卷。次年,全县共有村庄391个,户15127,人113800口。
二十一年(1756)
八月,渭水涨溢,沿岸秋禾被淹,房屋倒塌。
三十六年(1771)
二月二十七日,陨霜杀麦。
嘉庆十五年(1815)
咸阳地震,北杜镇千佛铁塔顶向西南倾斜。
咸丰十一年(1816)
六月九日,马家堡(在今渭城乡)、白起莹(在今渭城乡)、新冯村(在今窑店乡)、苏家沟(在今窑店乡刘家沟一带)等地回民为反对地主侵占田地、掠夺羊只,在马义等领导下,举行起义。知县邵玉霖和绅士杨培、黄芝桂等组织团练镇压,但屡被起义军击溃,杨、黄两人被击毙,起义军日渐壮大。
二十九日,咸阳回民军开赴西安,同西安回民军会师,与清军和团练战于西安城下。
道光十年(1830)
咸阳始种罂粟。
十六年(1836)
知县陈尧书纂修《续修咸阳县志》1卷。
十八年(1838)
闰四月,大雨连绵十余日,小麦生芽腐烂。秋天霖雨,谷类生芽1寸多长。
道光二十年(1840)
因鸦片输入,白银外流,咸阳1两白银折合铜钱由1000文涨至1800文。
二十四年(1844)
夏收淫雨40日,麦穗出芽寸许。
二十六年(1846)
十月,银钱比价突变,每两银由1800文降至1200文。
二十七年(1847)
春旱、夏荒,人民饿死者甚众。
同治元年(1862年)
五月,咸阳城郊各回民村寨纷纷起义反清。
八月二十日,回军破咸阳城外清军大营,烧四关。月底,东路回军汇集马家堡,与清军大小十余战,互有胜负。
闰八月十四日(10月7日),药王洞(现双泉村)大战爆发。钦差胜保亲临,分三路向列队拒阵于北塬边(现渭阳沿塬各村所在)药王洞(双泉村)塔尔坡一线的2万回民义军发起进攻。十六日至二十日,回军与清军先后血战于白起墓与城北郊,战至10月13日,回民军死伤六七千人,退守渭城。
九月十一日(11月2日),毕郢塬血战爆发。至十五日(11月6日)回军战死2000余名,余众奔往渭城,清军攻破马家堡、遮马寨、冶家村、穆家船、任家咀、马王厂、普(白)马寨,十六日后,回民援军齐集,清军数战不利。十八日,清军大败于苏家沟,死伤数万。
九月十六日(11月7日),回民义军由白起茔以北四面围击清军。胜保增援,回民义军四面受敌,激战难胜,分两路退回苏家沟及泾阳长陀湾一带。
同治二年(1863)
元月二十一日,中部义军在渭城设渭城府,在新冯村设新冯县。
二月二十三日,陕西抚台派大员王某夜赴凤翔督战,途经沣西被回军截杀,损失大半,退回省城。
五月下旬,陕西省东部回民军共计20多万人,集结在渭河北岸泾河西岸的三角地带,一面进行整训,一面在咸阳(今渭城乡渭城湾)修筑坚固城堡(新筑城南北700余丈,东西50余丈)建立回民总指挥部,准备同清军决战。
十月二十二日,清军在钦差大臣多隆阿指挥下,分三路(第一路从临潼绕泾河在背面进攻,第二路从西安渡渭河正面进攻,第三路从咸阳渡渭河在侧面进攻)围攻回民军大本营渭城湾、苏家沟,回民军奋力拼杀,伤亡很大,被迫撤退。清军攻占渭城湾、苏家沟一带,残杀无辜百姓18000余人,老人、妇女、小孩推入渭河淹死者甚多。
月底,回民军从咸阳分两路撤退。一路由白彦虎、马正和率领北撤,另一路由赫明堂、禹得彦率领西撤。十二月间,两路会合于甘肃董志塬,同甘肃回民起义军联合起来,继续战斗。
同治四年(1865)
甘肃提督陶茂林遣参将邹本五前往湖北募兵,行抵咸阳,殴官毁署,肆行抢夺。
五年(1866)
六月十六日,渭河泛滥,沣河决堤,水深数尺,房舍淹毁甚多。
十年(1871)
一月五日,陕甘总督左宗棠下令严禁种罂粟及外地烟土入境。咸阳种植贩卖者大减。
十三年(1874)
左宗棠广为刊发《种棉十要》,境内大量种植棉花。
光绪五年(1879)
五月五日至十一日,渭河水由浊变清。
十六年(1890)
八月,咸阳县架设电报线路,东起长安,西北经咸阳、礼泉、乾州、永寿、邠州、长武,至甘肃泾川。到二十四(1898)长安经咸阳、兴平、武功至凤翔的第二条电报线路架通。
光绪十八年(1892)
四月六日,咸阳万余农民集结周陵,在张民四、贺连春等领导下,到县衙“交农”抗粮抗款,捣毁公堂。知县刘锟在民众压力下答应免粮免款,拨粮拨钱赈济饥民,民众撤走,刘锟却去西安告民造反。张明四、贺连春慷慨承担责任,其他人被释放,张、贺二人流放东北,三年后逃回。有人编剧《周陵聚会》,颂扬这次农民的反抗斗争。
二十三年(1897)
三月五日,陕西总督陶模制定种植罂粟纳税新章,本境罂粟种植被合法化。
二十四年(1898)
六月十六日,大雨成灾,沣、渭皆溢,渭河南岸一片汪洋。
二十六年(1900)
春,晋、陕义和团大首领郭敦源(山西介休人)赴咸阳发展团众,纳咸阳团民郭某女为娘娘。由郭娘娘设坛收徒。八月中,郭娘娘及少数团众转赴山西。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咸阳设立邮政代办所(今中山街),委托商人办理民间信件寄递业务。隔二年(1904)咸阳正式成立三等邮局,由官办邮政取代了商人代办邮政。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咸阳设立邮政代办所(在今中山街),委托商人办理民间信件寄递业务。隔二年(1904)咸阳正式成立三等邮局,由官办邮政取代了商人代办邮政。
二十九年(1903)
七月大雨,渭河暴涨,冲毁一些房屋田地。
三十年(1904)
三月六日,咸阳县设立邮寄代办所,委托行商递民间信件。
三十二年(1906)
改渭阳书院为咸阳高等学堂,各村私塾改为初等小学堂。教育行政机构由儒学改为劝学所。
同年六月,连降大雨。沣、渭决堤,秋禾被淹。
三十三年(1907)
咸阳塬上出现地火,来势甚猛,烧毁许多麦秸堆。
宣统二年(1910)
八月上旬,大雨连绵,沣河决堤,秋禾被淹,灾情严重。同年,长安经咸阳、泾阳至三原,架通第三条电报线路。
宣统三年(1911)
十月二十六日,同盟会员王士冀、董毓秀带领新军战士二、三十人来到咸阳,知县周丕绅及县衙所有人逃跑。王、董下令打开监狱释放全部犯人,在凤凰台召开各界群众大会,宣布咸阳起义成功。组织以商民为主体的咸阳民 团,负责维持治安,组建近千人的咸字营,负责城防。省军政府派陈九皋任知县,组成新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